贺卡在我国使用已有很长时间了。古代上层士大夫之间有互赠名片的习俗。唐宋以后,贺卡的名称和功能有所改进。它们被称为“人形”或“飞牌”。越来越世俗化,文人雅气也渐渐淡去。据说,过年期间,唐太宗李世民用红色金箔制作贺卡,送给大臣,上面写着“普天下同庆”。
明清时期,有一套敬献贺卡、铭牌等的礼仪。按照规定,仆人不能亲手敬献贺卡,于是就发明了拜盒,即装着拜年的盒子。仆人祭拜时所用。它是长方形的,大小正好可以容纳见主人时的贺卡、铭牌等。最后,仆人不能直接拿着卡片或柱子,而必须打开祭祀盒,让主人取出来。
明清时期的贺卡出现了独立的风格。清代楚人所著的《鉴湖第一集》卷一有这样的记载:“元旦拜年。明末清初,用古简,有题名。”康熙年间,有一张红纸,是写给某人祝贺的,有去无回。“路不弯,纸也行。”红纸是用红纸制成的贺卡。专门用于元旦表达吉祥的,显然平日里不能当名纸使用,这张红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真正的贺年片。